農村生活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廠家污泥厭氧消化技術概述
目前污泥的主要處理處置工藝有厭氧消化、好氧堆肥、干化焚燒、石灰穩定、深度脫水等。污泥處置技術雖然呈多樣化的形式,但大多是基于使污泥達到減量化、無害化和穩定化的目的。因此,在達到這些目的同時,如何結合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大化地利用污泥中的有機質,是今后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發展所需考慮的重點方向。
其中,污泥厭氧消化產沼氣作為污泥處置的重要技術,不僅能夠解決生成量見長的污泥所造成的環境問題,而且能夠緩解當前日益緊張的能源供需矛盾。早在“十一五”起,國家已提出厭氧發酵產沼氣作為污泥處理的重要工藝技術,并鼓勵廣泛推廣。
但是,污泥厭氧消化的投資高、處理技術較復雜、啟動和處理的時間長,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由于溫度低,對污泥厭氧消化系統的運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污泥厭氧消化法的使用。因此如何充分發揮污泥厭氧消化的優勢,解決污泥厭氧消化的問題,提高污泥消化速率,走污泥的資源化利用之路,是今后發展污泥厭氧消化處理的重中之重。
農村生活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廠家污泥厭氧消化的原理
污泥厭氧發酵產沼氣是指利用厭氧菌對污泥進行發酵,使污泥中富含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等大分子有機質逐級降解為甲烷、二氧化碳等小分子物質的過程。目前厭氧消化較為*模式為三階段理論,第一階段為水解發酵階段,第二階段為產氫產乙酸階段,第三階段為產甲烷階段。
在第一階段,污泥中的一些結構復雜的有機物被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如一些脂類的物質會被轉化成脂肪酸和甘油,一些蛋白質分子會被轉化成氨基酸,一些纖維素類物質也會被水解成糖類等,然后產酸菌會通過厭氧發酵和氧化等過程把這些簡單的有機物進一步的轉化成醇類和脂肪酸類如甲酸、乙酸、丙酸等;
在第二階段,產氫產乙酸菌會把水解階段產生的中間產物,如醇類和丙酸、丁酸等脂肪酸類簡單有機物(甲烷、甲醇、乙酸除外)轉化乙酸和氫并且會有二氧化碳放出;
在第三階段,產甲烷菌會將前兩個階段產生的乙酸、氫氣及二氧化碳等小分子物質轉化為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