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式鹽霧試驗箱的箱體結構設計是保障設備長期穩定運行的基礎,其核心在于平衡腐蝕環境耐受性、溫濕度調控精度與結構穩定性三者的關系。科學的結構設計能將環境參數波動控制在 ±1℃(溫度)、±2% RH(濕度)的范圍內,為復合式試驗提供可靠的硬件支撐。

材質選擇是箱體結構設計的首要環節。內壁必須采用耐鹽霧腐蝕的 316L 不銹鋼,其鉻鎳合金含量達 20% 以上,可抵御 5% 氯化鈉溶液長期侵蝕,相比 304 不銹鋼的使用壽命延長 3 倍以上。箱門觀察窗需選用雙層鋼化玻璃,內側鍍膜需具備抗鹽霧附著特性,同時保證在 - 5℃至 50℃溫度變化下不產生結露,確保試驗過程可視化。外層箱體則采用鍍鋅鋼板加環氧樹脂噴涂,形成雙重防護,阻斷內部腐蝕因子向外擴散。
結構密封性設計直接影響參數穩定性。門框與箱體的貼合面需采用階梯式咬合結構,配合硅橡膠密封圈(邵氏硬度 60±5),在 0.02MPa 氣壓測試下確保無泄漏。鉸鏈采用 316 不銹鋼材質的三維可調結構,可通過微調補償長期使用導致的密封件磨損,維持密封性能。箱體底部的積液槽需設計 1° 傾斜角,配合直徑 50mm 的排水口,確保鹽溶液殘留量低于 50ml/㎡,避免結晶堵塞。
溫濕度調控的結構優化是關鍵。加熱系統采用環繞式不銹鋼加熱管,均勻分布于箱體側壁與底部,熱功率密度控制在 20W/dm3,避免局部過熱導致的氣流擾動。制冷單元的蒸發器需與內壁保持 50mm 間距,形成緩沖風道,使冷風在擴散前與箱內空氣預混合,降低溫度波動。濕度調節的蒸汽發生裝置需獨立設置于箱體后部,通過直徑 80mm 的勻流風道將濕空氣送入箱內,配合頂部的渦輪風扇(轉速 300±20r/min)形成循環氣流,確保箱內濕度分布偏差≤3%。


內部空間布局需兼顧均勻性與操作性。樣品架采用網格狀 316L 不銹鋼結構,承重能力不低于 50kg/m2,且高度可調范圍達 300-600mm,適應不同尺寸試樣。噴頭安裝位置需與樣品保持 150-300mm 距離,噴射方向與水平成 30° 角,配合頂部導流板形成螺旋狀氣流路徑,使鹽霧沉降均勻度提升至 90% 以上。箱體內部所有金屬連接件均采用焊接工藝替代螺紋連接,消除縫隙腐蝕隱患。
結構強度設計需考慮長期運行穩定性。箱體框架采用 50×50mm 的 316 不銹鋼方管焊接而成,整體承重能力達 500kg,在溫度循環沖擊下的形變量控制在 0.5mm/m 以內。底部需安裝 4 個可調節地腳,調節范圍 ±20mm,確保箱體水平度,避免因傾斜導致的局部積液。檢修門設置于箱體側面,尺寸不小于 600×400mm,內部關鍵部件(如加熱器、風機)的維護通道需預留足夠操作空間,降低后期保養難度。
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技術的協同作用,復合式鹽霧試驗箱可在連續 1000 小時運行中保持參數穩定,故障停機率控制在 2% 以下,為復合鹽霧、溫濕度循環等復雜試驗提供可靠的硬件保障,成為材料耐蝕性能評估的堅實基礎。